杨梅是原产我国的亚热带果树,栽培面积占全世界99%,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个地区。其中浙江省种植面积、产量均居全国之首,是仅次于柑桔的第二大栽培果树。杨梅果实营养丰富,富含钙、钾、镁、锌、硼、铁等矿质元素,由于主栽品种成熟期多在6月,吴耕民先生称其为“中国特产的初夏江南珍果”。目前,杨梅栽培管理存在非安全健康环保模式作业问题。生产上营养以农化品,农药以有机,果实生长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化学品着色、丰果为首选目标。这种栽培方式不仅违反了植物生长规律,增加了果实农药残留,降低了果实品质,还对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。另外,化肥、农药大量施用还使树体免疫力下降,病虫抗药性和耐药性增加,对植物为害加剧。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及人们对果品质量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,生产高产优质的果品。探寻环境友好型的栽培方式已是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。
有机栽培也叫有机农法,是在不破坏土壤结构的前提下,改善土壤理化性状,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,并结合其他系列技术对树体进行改造,增强树体吸收能力和抵抗能力,是一种安全、高效的栽培模式。2008—2010年连续3年在对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屿头乡、临海市河头镇岭西村和仙居县谷坦山等地对主栽杨梅品种东魁、荸荠种采用有机栽培的管理模式进行研究示范,在平衡杨梅树势、提高果实品质和防裂果腐烂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。现将主要技术方法总结如下。
1、合理施肥,改变肥料配比现状
目前,在杨梅产地施肥一直存在着误区,大多数农民以施用三元复合肥为主,其氮磷钾的比例为15:15:15,这与杨梅的需肥特性严重不符。杨梅与菌根共生,生物固氮功能较强,在实际施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氮肥的补给,否则不仅易使枝梢徒长,影响结果,而且过量的氮元素在土攘中还会转化为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,从而污染土壤,影响树体。东魁杨梅需磷量较少,一般6—10毫克/公斤。磷素过多,会影响树体对锌、铁元素的吸收。钾是杨梅生长发育过程中重要的矿质元素,生产上为提高果实抗性,要求土壤中的氧化钾120—250毫克/公斤为宜。根据这个特性,在施肥过程中应遵循少氮、控磷、增钾的原则。现代农业提倡施用有机肥来代替化肥,尤其是发酵肥料和腐熟农家肥。对于杨梅来说,建议多用焦泥灰、猪栏肥,慎用鸡鸭肥。农家肥是钾肥的重要来源,化学钾肥是钾用量的一个补充。使用农家有机肥的果园,一般隔年使用一次化学钾肥。以试验为例,其种植杨梅60多株,自2008年起一直施用有机肥,于每年12月每株施用焦泥灰50—75公斤,一年施用一次,连续施用3年后,杨梅长势良好,产量多,品质优,果实腐烂率与相邻果园相比降低了47%。
2、调整土壤pH值
适宜杨梅生长的土壤pH值5.5—6.0。找国南占多为酸性土壤,pH值4.0—4.5左右,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分年调整土壤的pH值。试验初期采用的方法是施用石灰,但长期大量施用会导致土壤板结,表层上壤pH值增大,但根际部位酸碱度变化不大,改良效果并不明显。经反复试验,分析解开治等的方法后,进行改良,将腐殖酸和石灰(1:1)混合,不仅可按杨梅本身的营养需求状况来调整元素配比,还可改良酸性土壤pH值到达适宜标准。一般来说,对于营养均衡的植株,1公斤腐殖酸中加入尿素6.3克、五氧化二磷1
克、氧化钾6.5克、氧化钙5克、氧化镁1.4克。每亩果园一般施用腐殖酸1.5公斤+水250 公斤+石灰1.5公斤进行浇施,可改善土壤性状,有的可能需要多次施用。
3、因树、因时、因地修剪
杨梅修剪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。即:根据生长特点,科学培养丰产树冠;根据品种、树龄、树势确定修剪方法;根据种植海拔调整修剪时间;根据方向、位置制订修剪原则;根据树体寿命,长远规划修剪。以浙江省为例,一般来说,种植在海拔250米以下的扬梅,修剪时间控制在11—12月;海拔250米以上,时间适当推迟至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下旬,少数为2月上旬。各个品种树形不同,修剪方法也不相同。东魁树形直立,顶端优势明显,应控梢压顶,以自然圆头形和平头形为主。荸荠种技梢浓密,树形开张,应适当选留主枝,以自然开心形为主。坡向不同,修剪方法不同,遵循阳密阴疏的原则,阳面多留树枝、叶片,增大受光面积,增强光合作用;阴面疏除大枝,增强通透性,整个树形做到层形明显,透光清晰。保留合适叶果比是杨梅树势更新的重要手段,一般东魁杨梅叶果比(35—40):1,荸荠种叶果比(45-50):1,可使树体合理负载,对减少大小年现象的发生有着重要作用。
4、“计划生育”,合理结果
杨梅大小年交替结果特性明显,因此,“以树定产,以枝定果”非常重要,通常做到“三视原则”,即:视花量树势拟定产量,应以花量的1/2做定果结论;视优果预定产量,通常优质果与生物产量比例为1:1.
5;视硬核期果实分布决定产量,在硬核期后3—10天,以计划商品果的1.2倍左右疏果。根据这三个原则疏花疏果,可合理减轻树体负担,减少树体过量消耗,多结好果、优质果,提高果实商品率。
5、果园生草栽培
生草栽培是现代果园推行的一种土壤管理制度,也是生物覆盖的好方法。果园行间种草或覆盖稻草可增加生物多样性,增强生物互作,培肥土壤,有利于果园生态系统循环。杨梅园可种植白三叶、夏至草、竹叶草和禾本科绿草等,也可自然生草。待草长至30厘米左右时,适当刈剖,覆盖在树盘周围。既减少了水土流失,又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,改变土壤团粒结构,促成根际孔隙形成,提高果实品质。
6、病虫害防治
杨梅病害主要有褐斑病、赤衣病、根腐病、干枯病和枝腐病等,虫害有卷叶峨、松毛虫、介壳虫、白蚊和天牛等。有机栽培多采用农业防治、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。防治病害首先要细致清洁果园,铲除病原。每年12月对枯枝落叶进行深埋或烧毁处理,修剪的病枝叶要清出果园并集中烧毁。春季萌芽前采用石硫合剂清园,减少病原菌的初侵染源和越冬害虫基数。生长期要经常摘除病叶病果,防止病害扩展和蔓延。虫害的生物防治近年来取得很大进展,主要通过释放性引诱剂干扰昆虫交配,减少其交配和繁殖机会,从而降低害虫数量;也可利用天敌和杀虫灯消灭害虫。采用有机栽培的果园生物多样性增加,可以有效减少虫害发生。
7、有效预防气象灾害
春夏季避雨栽培:杨梅喜湿耐阴,雨水充足,气候湿润可使杨梅丰产,延长树体寿命。在不同物候期,树体对降雨量要求不同。通常4-5月和6月上旬(海拔高于250米地区一般相应延后10—17天)是幼果形成和发育期,要求晴朗和微风天气,若雨水过多则春梢疯长,落果严重。以台州市为例,当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,3-7月春雨和“梅雨”降水量丰富,夏季台凤灾害频繁,对杨梅幼果发育极为不利,尤其2010年前期持续干旱、“梅雨”季节连续低温多雨,造成杨梅采收期普遍延后7—10天;冬季温度比常年同期低2℃以上。这种极端天气对杨梅当年和次年花芽生长极为不利,当年杨梅腐烂率达60%以上,有的高达8O%以上。因此,避雨栽培在此期尤为重要。试验中主要采用直接覆膜避雨,雨前将农用薄膜覆在树冠上部,四角用绳子拉至园地固定点即可,一树一膜。也可采用地上覆膜形式,此法可有效控制因多雨造成的枝条徒长,减少杨梅落果和腐烂现象,提高果实品质。
预防高温热害:杨梅忌高温,5-7月果实发育成熟期,若温度超过30℃,会使果实糖分减少,酸增多,品质下降,枝干也会灼伤枯死。2008—2010年的每年5—7月,屿头、临海和仙居3个试验点最高温度均在35℃以上,7月还达到40℃以上。对此可以采用地面覆盖的方法,用杂草、作物秸秆等覆盖地面;也可在行内覆盖地膜,不但能防止树干灼伤,还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降低土温,经测定,果园相对湿度可维持在85%左右,地表温度比外界降低3—4℃。同时,用2%—3%生石灰液,或3%—5%草木灰喷洒叫片可有效防止日灼果和裂果。
冬季防冻措施:杨梅是喜温暖又较耐寒的亚热带常绿果树,最适宜年均温15—20℃。冬季日最低气温低于-9℃,日最高气温0℃以下,连续3天,树体严重受冻。在3个试验点采取地膜覆盖、稻草缠绕或涂白枝干的方法防冻,取得了良好效果。在树体周围1米范围内覆盖地膜可将地温提高3—4℃。在大冻到来之前,用稻草绳缠绕主干、主枝能有效防止果树冻害,翌年春季解开草绳集中烧毁,又可消灭束草中的越冬害虫。11月下旬至12月,杨梅冬剪过后,结合清园对树干、主枝刷一层白色保护剂,一方面增强阳光反射能力,减小日夜温差,另一方面可起到消毒作用,杀死树干上越冬病菌和虫卵。白色保护剂用生石灰、硫磺粉、食盐、食用油和清水配制,比例为100:10 :10 :1:200。
8、停用多效唑
多效唑是一种植物生长延缓剂,主要作用是抑制新梢营养生长,促发短枝,促进成花。杨梅种植要求高,大小年结果现象明显,因此生产上施用多效唑来提高产量是目前最普遍的调节结果方法。但过量施用会导致树体衰弱,果实品质下降。研究结果表明,过量施用多效唑的植株叶片硬度增大,纤维素含量增高,枝条承受力变弱,树体对肉葱病、裂果病、腐烂病、枯梢病尤其是不明原因枯枝死树症的抗性减弱。因此建议正常结果树不要施用多效唑,非正常结果树在生命周期内施用一次为宜。
名称:贵州李仁贵杨梅种植有限责任公司【官网】 网址:www.gzymmjd.com http://13985156811.wangid.com 咨询电话:1398515681115329201120 网站直达号ID:13985156811 访问统计: 浏览总量329710次 /今日浏览187次 地址: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阿栗杨梅园 备案号:黔ICP备16009706号-3 建议(1024*768) IE8.0以上浏览器浏览本站 即时通管理 后台登录 Powered by WangID 驰通集团 触屏版丨电脑版丨在线留言
免责申明:本站点部分内容素材来源于互联网,如有侵权请联系站点负责人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。